翻页   夜间
think小说网 > 建成大唐 > 第234章 惊变
 
“朕。”

随着这一个字,文武群臣的脊背自觉的挺直但头颅下垂,表示以郑重的态度来聆听君主的旨意,以及对主君的恭顺。

“朕欲先战而后止戈,诸卿立刻备战,明日朕就要亲自领兵而出,抵御突厥!”

“陛下,不可啊,天子之重,其能轻动!”

所谓求上得中,求中得下,求下而不得,李建成说要亲征,其实就将要先战的态度表明,果然,群臣现在都只劝不能亲征,而无人再说先和谈的话了。

李建成皱眉眉头接受了群臣的意见,准备挑选大军主将,武勋们个个奋勇争先,就连单雄信秦叔宝这两个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都不例外。

“陛下,臣弟愿往,必灭突厥气焰!”

秦王李世民被人架着胳膊双脚都不沾地的抬了进来,高声说话的功夫还不忘顺便瞪了自己妻兄一眼。

若非长孙无忌劝他,他也不至于去领着御杖,否则卫国公不在,他为主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
而现在这样子,走路都不行,更莫提骑马临敌了,主将之位多半是悬了。

果然还不等李建成开口,武勋们就以秦王伤势不便,还是应当在京中修养为由,竭力的举荐自己。

徐世勣王世充李密杜伏威杨积善王薄翟让等大将军中,皇帝毫不犹豫的点了离狐郡公左武卫大将军徐世勣为主将。

李世民当然是好选择,但一个要撅着屁股指挥千军万马主将,实在是有点太伤士气了。

主将之位定好后,后面的就容易了,皇帝只留了秦王和秦叔宝单雄信留守长安,预防突厥分兵突袭。

其余将领加上王頍房玄龄杜如晦为参军谋士,领十五万兵马北上迎敌。

军情如火,也顾不得天色未明,负责军需的官员将领纷纷离去。

第二日也只是数万先锋赶赴前线支援,全军进发还需要些时间。

而这时候草原那边的情报才陆续传来,一朝天子一朝臣,始毕死后,颉利上位,李建成的不少故交都被排出了大利城,消息的灵敏度自然开始变慢了。

加上没能帮助义成公主之子继承大可汗之位,她也开始用行动来敲打大唐了。

另外突厥两部可汗派来的两位使者也到了,听闻都非常猖狂,一路上都在叫嚣了要将哪里哪里变成草场。

统叶护派来的是自己的叔叔歌逻禄,而颉利派来的是麾下执失部的酋长执失思力。

前者李建成并不认识,但后者在当年还是有几面之交的。

对突厥遣派使臣而来,李建成也没有太意外,虽然他们已经很快了,但终究是没有能在大唐反应过来之前,兵临长安城下。

长安早有准备的话,便是当世最易守难攻的雄城,不是几十万骑兵能够攻破的。

既然不能掏心食肥,那也得狠狠咬下口肥肉回去过冬啊。

“宣。”

随着突厥二使傲然入殿,只是敷衍的对李建成躬身一礼,然后就扬首直视他。

秦叔宝因久卧病榻而略显苍白的面色此时都因气愤而变得血红,恨不得上前一手一个,将他们捏死在殿上。

而此时本该出声的左仆射裴寂却是一言不发,就在李建成准备说话时,殿外竟然传来一声:“太上皇驾到。”

这就是尽快一统天下的弊端了,百姓多活了数以百万,可他却是因太过借助宗室和关陇,导致对朝廷对地方的实际掌控并没有那么高。

按说如此也不算什么,起码任何人造反,他都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平定,而短缺的权柄,也可以通过五六年的循循渐进,将心腹替换到紧要位置上。

但没想到,一直安分守己的李渊,却是突然不安分了。

李建成看了眼裴寂,然后起身肃立,但并没有下殿亲迎的意思。

而文武也是惊愕,自开国之日起,这还是太上皇第一次到宣政殿,这其中的意味,由不得他们不多想。

但他们见皇帝并没有命他们迎接太上皇的意思,而同僚们也没有动,便还是站住了脚。

可很快左仆射裴寂就动了,向着殿外迎去,他这一动自然而然的带动了心腹,而宗室这时候也动了。

还没有动的官员们脑海里想起的,就只有内忧外患四个大字。

而最没有惊愕的,反而是突厥派来的两个使者,他们好像就等着这一幕呢。

很快太上皇就在关陇和宗室的簇拥下来到了殿中。

当今陛下独断专行,抬举了太多山东江南等地的士人入朝,而对贵戚宗室也没有格外加恩的意思,反而不断以刑律约束。

难道我等天潢贵胄,还要与天下那些贱民一样吗?

若以此看,当今还不如炀帝!

起码炀帝时,他们在长安在地方依旧能逍遥快活。

歌逻禄和执失思力突然郑重的李渊行礼:“中原天子的父亲,请接受两位大汗的祝福。”

李渊今年五十有四,但因富贵而显得格外年轻,鬓发间还瞧不见白丝,穿着与皇帝几乎一样的朝服,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。

李建成见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怪不得东西两部突厥会突然停战,怪不得突厥都已经逼进长安朝廷才得到消息。

这些本来是李建成最为擅长的,可人一旦从幕后站到了台前,便失去放冷箭的机会,转而成了最受瞩目且不能移动的靶子。

说起来还是晋王时杨广,不也是夺嫡夺位之计层出不穷,但当了皇帝反而显得呆笨了。

这就是所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,李建成现在也是一样,当了皇帝他受到的限制远比以前多了太多。

李渊看了看震惊的群臣,也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长子,他心中有些忐忑,但更多的是激动。

他才年过五旬而已,尚能骑得烈马拉得强弓,一身的抱负从未得以施展,实在不甘就这么开始含饴弄孙。

在青史上留下一个类如汉高祖之父,刘太公一般的名声,让后人耻笑是靠儿子才得以留名。

若一直是开国前那样,所有人劝他应当让位便罢了,可这两年来,越来越多的世家官员宗室开始投向他。

并且主动帮他联络党羽,甚至还与突厥有了默契…

李渊心中叹了口气,几年,只要几年就好,建成还这么年轻,到时我再还政交权,回到太安宫再也不出来。

……………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